欢迎来到科汇华晟官方网站!

行业资讯

contact us

联系我们

首页 > 技术文章 > 活体多模态光声超声成像系统在器官和腔道无标记成像中的应用
活体多模态光声超声成像系统在器官和腔道无标记成像中的应用
编辑 :

科汇华晟

时间 : 2025-07-09 10:32 浏览量 : 2

活体多模态光声超声成像系统通过融合光学对比度与声学分辨率优势,在无标记成像中展现出独特价值。其在肿瘤、心血管疾病及腔道病变的早期检测与治疗监测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未来将通过智能化分析、多模态扩展及临床转化,进一步推动精准医学的发展。


一、技术原理与融合机制

1.1 光声成像(PAI)原理

光声效应:脉冲激光照射组织时,内源性发色团(如血红蛋白、黑色素)吸收光能,产生热膨胀并发射超声波。

信号检测:超声换能器接收超声波信号,通过重建算法生成组织的光吸收分布图像。

优势:高光学对比度(可区分氧合/脱氧血红蛋白)、深层穿透能力(数厘米级)、无电离辐射。

1.2 超声成像(USI)原理

回波检测:发射超声波并接收反射回波,利用声阻抗差异重建解剖结构。

特点:实时成像、毫米级分辨率、广泛的临床应用基础。

1.3 多模态融合机制

信号同步采集:通过硬件触发实现激光脉冲与超声采样的毫秒级同步,确保时间一致性。

图像配准:利用超声图像作为解剖参考,对光声图像进行弹性配准,补偿呼吸/心跳引起的运动伪影。

数据融合:结合光声的光谱信息(如血红蛋白氧合状态)与超声的解剖结构信息,提升组织分类准确性。


二、无标记成像的实现

2.1 内源性对比剂

主要发色团:

血红蛋白:用于血管成像和氧代谢评估(如肿瘤血氧饱和度监测)。

黑色素:用于黑色素瘤的敏感性成像。

脂质:通过近红外二区(NIR-II)吸收峰表征脂质分布(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析)。

优势:避免外源性造影剂的潜在毒性,降低成本,适用于长期动态监测。

2.2 无标记成像的应用场景

肿瘤研究:无需标记即可检测肿瘤血管新生、氧合状态及代谢变化。

心血管疾病:评估心肌缺血、斑块稳定性及血管功能。

腔道成像:如消化道、呼吸道,通过内源性发色团识别早期病变(如黏膜下血管异常)。


三、应用领域与案例

3.1 肿瘤研究

血管新生监测:

光声成像:定量肿瘤血管密度与氧合状态。

超声成像:评估肿瘤边界及内部结构。

应用:指导抗血管生成治疗(如贝伐珠单抗)的疗效评估。

治疗响应评估:

光声成像:检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极化状态。

超声成像:观察瘤内细胞浸润模式。

案例:联合评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抗体)的治疗效果。

3.2 心血管疾病

心肌梗死分析:

光声成像:高分辨率显示心肌血管网络,评估缺血范围。

超声成像: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脏功能(如射血分数)。

斑块易损性评估:

光声成像:区分斑块内脂质核心与纤维帽。

超声成像:测量斑块应变,预测破裂风险。

案例:在颈动脉斑块检测中,光声-超声融合成像的敏感性达92%,特异性达85%。

3.3 腔道成像

消化道早期病变检测:

光声成像:识别黏膜下血管异常(如早期胃癌的血供变化)。

超声成像:提供腔道结构分层信息(如食管壁各层厚度)。

介入导航:

实时融合:光声的功能信息(血氧饱和度)与超声的解剖信息结合,引导内镜或导管操作。

案例:在结肠镜检查中,融合成像提高息肉检出率至98%。


四、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4.1 运动伪影

问题:呼吸/心跳导致图像畸变。

解决方案:

深度学习补偿:训练卷积神经网络(CNN)实时校正运动伪影。

短脉冲激光:采用纳秒级脉冲激光与高速超声采样(>1000帧/秒)减少运动影响。

4.2 穿透深度与分辨率平衡

问题:高频超声(>30 MHz)提升分辨率但限制穿透深度。

解决方案:

NIR-II激光:结合近红外二区(1200-2000 nm)激光与高频超声,实现亚毫米级分辨率下5 cm穿透深度。

编码激发:采用频率编码或空间编码激光脉冲,提升多参数采集效率。

4.3 系统集成与小型化

问题:传统设备体积庞大,限制临床应用。

解决方案:

微型化设计:集成光纤激光器与柔性超声阵列,开发可穿戴式设备。

便携式系统:如富士Vevo® LAZR-X系统,重量仅12 kg,适用于床旁成像。


五、未来方向

5.1 临床转化

安全认证:建立光声-超声成像生物效应安全阈值,开展GLP毒理学研究,推动FDA/CE认证。

标准化协议:制定多模态成像的标准化操作流程,确保结果可重复性。

5.2 智能化分析

人工智能辅助:

自动特征提取:通过深度学习算法提取光声与超声的多参数特征(如血管密度、氧合状态、组织弹性)。

疾病诊断模型:构建基于多模态数据的分类模型(如肿瘤良恶性鉴别),准确率达95%以上。

5.3 多模态扩展

整合其他模态:

MRI/PET融合:结合光声的功能信息与MRI的解剖信息,或PET的分子信息,提供更全面的生理与病理信息。

案例:在脑肿瘤研究中,光声-MRI融合成像可同时评估肿瘤血供(光声)与水肿范围(MRI)。


六、结论

活体多模态光声超声成像系统通过融合光学对比度与声学分辨率优势,在无标记成像中展现出独特价值。其在肿瘤、心血管疾病及腔道病变的早期检测与治疗监测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未来将通过智能化分析、多模态扩展及临床转化,进一步推动精准医学的发展。

cache
Processed in 0.005353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