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科汇华晟官方网站!

行业资讯

contact us

联系我们

首页 > 技术文章 > 小动物活体多模态光声超声成像系统精准药物研发
小动物活体多模态光声超声成像系统精准药物研发
编辑 :

科汇华晟

时间 : 2025-07-06 10:20 浏览量 : 2

小动物活体多模态光声超声成像系统通过融合光学与超声技术,实现药物靶点验证、药效动态评估、分布代谢追踪及毒性无创监测,为精准药物研发提供从分子机制到临床前转化的全链条技术支撑。


一、技术优势:突破传统成像的局限性

1.多模态融合

光声成像:利用光声效应,结合内源性(如血红蛋白)或外源性(如荧光染料、纳米颗粒)造影剂,实现微米级分辨率(如30μm)及数厘米穿透深度(如50mm),可量化血氧饱和度、血红蛋白浓度等代谢标志物。

超声成像:高频超声探头(如70MHz)提供高分辨率解剖结构(如血管壁三层显微结构),彩色多普勒模式量化血流速度与方向,支持1mm以下微血管成像。

双模态协同:光声提供功能代谢信息(如血氧、代谢标志物),超声提供解剖结构(如肿瘤边界、血管分布),实现“功能-结构”关联分析,克服单一模态局限性(如光声成像深度衰减、超声成像对比度不足)。

2.动态实时监测

系统支持50帧/秒的高时间分辨率,可实时追踪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代谢及疗效动态变化(如血流灌注、免疫细胞迁移),满足心血管、药物递送等研究的快速成像需求。

3.无创性与安全性

避免手术或侵入性操作,支持长期动态观测(如数周至数月),适用于特殊人群(如免疫缺陷模型)及重复给药研究。


二、精准药物研发的核心应用场景

1. 靶点发现与验证

案例:利用基因测序筛选与疾病相关的靶点(如EGFR突变指导肺癌靶向药开发),结合光声成像监测靶点表达变化。例如,通过标记抗IL13Rα2抗体,追踪其在肿瘤内的分布及与靶点的结合效率,验证靶点有效性。

价值:多组学数据(如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与光声成像的整合,为靶点验证提供更全面的依据。

2. 药效学评价

抗肿瘤药物:

利用荧光素酶标记肿瘤细胞,建立动物模型,给药后通过光声成像观测肿瘤光学信号变化,评估药物疗效。例如,评价索拉非尼和奥沙利铂对肝癌小鼠模型的抗肿瘤效果,量化肿瘤体积及生物发光强度变化。

结合超声成像监测肿瘤体积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综合评估药效。

免疫治疗:

标记免疫细胞(如T细胞)或细胞因子,实时追踪其在肿瘤微环境中的迁移路径及浸润效率。例如,利用光声染料标记T细胞,结合超声成像定位肿瘤区域,评估CAR-T疗法对肿瘤的靶向作用。

3. 药物分布与代谢研究

标记追踪:

利用荧光探针直接标记药物本身,通过光声成像追踪其在体内的分布情况。例如,注射抗IL13Rα2-Ab-AF680后,监测其在肿瘤、心脏等器官的摄取及代谢过程。

结合超声成像提供解剖定位,量化药物在靶组织的浓度及滞留时间。

纳米载体研究:

评估纳米药物载体(如脂质体、聚合物纳米粒)的靶向性及释放效率。例如,利用光声成像监测纳米载体在肿瘤部位的富集及药物释放过程。

4. 药物毒性评价

肝毒性监测:

利用纳米传感器结合光声成像,实时检测药物诱导的活性氧(ROS)和活性氮(RNS)产生,评估肝毒性。例如,监测对乙酰氨基酚(APAP)或异烟肼(INH)处理后小鼠肝脏的ROS/RNS活性变化,实现急性肝毒性的早期预警。

结合超声成像观察肝脏形态变化(如肿大、回声异常),综合评估毒性等级。

心脏毒性评估:

利用超声成像监测心脏功能参数(如射血分数、心肌应变),结合光声成像检测心肌代谢变化(如血氧饱和度),评估药物对心脏的毒性影响。


三、未来发展方向:推动精准医疗落地

1.技术优化

开发近红外二区(NIR-II)激光与多波长激发技术,提升深层组织成像分辨率。

结合人工智能算法,实现免疫细胞迁移轨迹的自动识别与量化分析。

2.临床转化

推进设备微型化设计,适配临床需求(如新生儿肿瘤监测)。

建立多中心数据标准化协议,促进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

3.新兴应用探索

结合光遗传学技术,调控免疫细胞活性并实时观测行为变化。

拓展至脑科学领域,研究神经-免疫交互作用与肿瘤脑转移机制。


cache
Processed in 0.006008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