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光声/超声融合的小动物活体多模态成像系统是一种结合光声成像(PAI)与超声成像(US)技术优势的先进生物医学成像设备,能够同时提供高分辨率解剖结构信息与深层组织功能代谢数据,在活体小动物研究中展现出显著的技术突破与应用价值。以下从技术原理、系统优势、应用领域及典型设备四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技术原理:光声与超声的协同互补
1.光声成像(PAI)
原理:利用脉冲激光照射生物组织,组织中的光吸收体(如血红蛋白、黑色素或外源性造影剂)吸收光能后产生瞬时热膨胀,激发超声波(光声波)。通过超声探头接收这些信号并重建图像,可反映组织的光吸收特性。
优势:
高对比度:对血管、肿瘤等光吸收差异显著的组织敏感,无需注射外源性造影剂即可可视化血红蛋白氧饱和度(sO₂)和总血红蛋白(HbT)。
深层穿透:近红外激光(如680-970 nm)穿透深度可达数厘米,突破传统光学成像的局限。
2.超声成像(US)
原理:通过高频声波反射形成组织解剖结构图像,提供器官轮廓、血管走向等形态学信息。
优势:
实时性:帧频高(如Vevo LAZR-X可达1000帧/秒),可捕捉动态生理过程(如心脏搏动、血流动力学)。
无创性:无需辐射或侵入性操作,适合长期跟踪研究。
3.融合技术
多模态同步:光声与超声信号通过同一探头或共定位系统采集,实现解剖结构与功能代谢的精准匹配(如肿瘤边界与血氧分布的叠加显示)。
互补增强:超声提供深层结构框架,光声填充功能细节,解决单一模态的穿透深度与分辨率矛盾。
二、系统优势:突破传统成像瓶颈
1.高分辨率与深层成像的平衡
光声成像分辨率可达30-100微米(依赖探头频率),超声成像轴向分辨率通常为30-200微米,二者结合可实现毫米级分辨率下数厘米穿透深度,适用于乳腺、肝脏等深层器官研究。
2.功能与分子信息的全面获取
血氧监测:通过双波长激光(如750 nm与850 nm)计算氧合血红蛋白与脱氧血红蛋白比例,评估组织氧代谢状态。
血管生成分析:光声成像可清晰显示肿瘤新生血管网络,超声多普勒模式可量化血流速度与方向。
分子探针兼容性:支持纳米颗粒、荧光染料等外源性造影剂,实现特定分子(如肿瘤标志物、神经递质)的靶向成像。
3.实时动态监测能力
高速成像系统(如Vevo 3100 LT)可连续采集数据,支持心脏功能评估、药物代谢追踪等动态研究。例如,在光动力治疗中,光声成像可实时显示肿瘤坏死范围,超声成像可同步监测组织弹性变化。
4.无创性与安全性
避免辐射暴露(如X-ray CT)和放射性示踪剂(如PET),适合长期反复观察同一动物模型,减少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三、应用领域:覆盖基础研究与临床前研究
1.肿瘤研究
早期诊断:通过光声成像检测微小肿瘤(直径<1 mm)及其血管特征,结合超声成像评估肿瘤硬度(弹性成像)。
疗效评估:动态监测化疗、免疫治疗等手段对肿瘤血供和氧代谢的影响,为治疗方案优化提供依据。
2.心血管研究
心肌灌注成像:光声成像可视化心肌血流分布,超声成像评估心室功能(如射血分数、心肌应变)。
动脉粥样硬化分析:结合多色光声造影剂区分斑块成分(如脂质核心、纤维帽),预测破裂风险。
3.神经科学研究
脑功能连接:利用钙离子指示剂(如GCaMP)与荧光成像监测神经元活动,光声成像评估脑血氧变化,揭示神经-血管耦合机制。
神经退行性疾病模型:追踪β-淀粉样蛋白沉积、tau蛋白病理变化及神经元丢失过程。
4.发育生物学研究
胚胎成像:高频超声探头(如MX700,30-70 MHz)可清晰显示小鼠胚胎心脏、血管和脑部结构,光声成像监测胚胎血流动力学变化。
四、典型设备:技术参数与性能对比
1.Fujifilm Visualsonics Vevo LAZR-X
光声模块:
激光波长:680-970 nm(近红外一区) + 1200-2000 nm(近红外二区)。
动态范围:70 dB,信噪比:30 dB ± 10 dB,灵敏度<100 nM(染料/纳米材料)。
超声模块:
探头配置:MX250(14-28 MHz,大鼠心脏/腹部)、MX550D(26-52 MHz,小鼠心血管/肿瘤)、MX700(30-70 MHz,小鼠胚胎/眼部)。
成像模式:B模、M模、彩色多普勒、能量多普勒、组织多普勒、4D成像。
应用场景:肿瘤血管生成、心肌灌注、胚胎发育、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2.TomoWave Lois 3D
光声模块:
激光波长:660-2300 nm,成像深度≥4.5 cm。
扫描速度:2.5×2.5×2.5 cm³区域快速扫描仅需3秒。
超声模块:
超声换能器:0.1-0.8 MHz,支持对比剂成像。
应用场景:全身光声成像、纳米材料靶向性评估、大型动物(如兔)心血管研究。
3.多模式融合创新
光声-超声-荧光三模态系统:结合荧光成像的高灵敏度(如追踪GFP标记的肿瘤细胞),实现结构-功能-分子信息的同步获取。
光开关技术:通过控制光声信号生成相关的属性(如吸收系数),实现特定细胞或分子的高对比度成像,解决组织背景干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