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科汇华晟官方网站!

行业资讯

contact us

联系我们

首页 > 技术文章 > 光声-超声双模态成像仪
光声-超声双模态成像仪
编辑 :

科汇华晟

时间 : 2025-07-15 11:21 浏览量 : 22

光声-超声双模态成像仪结合了光声成像与超声成像的优势,能够提供高分辨率、高对比度的结构与功能成像,适用于肿瘤、神经科学、心血管及皮肤科学等多领域研究,尤其在血供评估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以下是对该技术的详细介绍:


一、技术原理与优势

1.光声成像原理

基于光声效应:脉冲激光照射组织时,光吸收体(如血红蛋白)吸收光能转化为热能,产生热弹性膨胀并激发超声波信号。超声探头接收信号后,通过计算机处理重建图像,反映组织的光吸收分布。

优势:

高对比度:不同组织的光吸收差异显著(如氧合血红蛋白与脱氧血红蛋白),可清晰显示血管分布、血氧饱和度等功能信息。

深穿透性:结合超声成像的穿透能力,可实现数厘米深度的组织成像(如皮肤全层、乳腺等)。

非侵入性:无需注射造影剂或侵入性操作,适合长期动态观测。

2.超声成像原理

利用超声波在组织中的反射与传播特性,提供高分辨率的结构信息(如器官轮廓、血管走向)。

优势:

实时性:可实时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如血流速度、方向)。

安全性:无电离辐射,适合孕妇、儿童等敏感人群。

3.双模态融合优势

结构与功能互补:超声提供解剖结构信息,光声揭示分子活动(如血氧、代谢),实现“地图+卫星图”的精准定位。

多参数分析:同步获取血管形态、血流量、血氧饱和度等参数,全面评估血供质量。

临床适用性:适用于肿瘤边界识别、疗效监测、慢性病管理(如糖尿病足血管监测)等场景。


二、在皮肤损伤血供评估中的应用

1.烧伤愈合监测

案例:在烧伤小鼠模型中,双模态成像仪动态显示损伤区域血管再生过程:

早期(1-3天):血供减少,局部缺血;

中期(5-7天):新生血管从损伤边缘向中心生长,血流量逐渐恢复;

后期:血管网络成熟,血氧饱和度提升。

意义:揭示促血管生成因子(如VEGF)的作用机制,指导烧伤治疗策略优化。

2.糖尿病溃疡治疗评估

案例:糖尿病小鼠足部溃疡模型中,成像仪显示:

溃疡区域:血供显著低于健康组织,新生血管形态异常(管径不规则、分支减少);

治疗干预后:应用促血管生成药物后,血供参数改善,溃疡愈合速度加快。

意义:验证治疗有效性,筛选抗糖尿病溃疡药物。

3.皮肤创伤感染监测

案例: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小鼠皮肤创伤模型中,成像仪检测到:

损伤区域:血流量增加(炎症反应标志),同时超声成像显示组织水肿;

结合荧光标记技术:追踪免疫细胞浸润动态,指导抗感染治疗。

意义:早期识别感染灶,避免病情恶化。


三、典型产品与技术进展

1.商业产品

迈瑞医疗Resona Y·盘古:

国内首款融合超声与光声成像的双模态产品,实现结构功能成像跃迁;

应用场景:肿瘤边界识别、心血管疾病评估、神经系统研究等。

欢影医疗Sonorover PA系列:

提供高对比度光声功能成像(如血氧、血管分布)与高分辨超声结构成像;

应用场景:肿瘤微环境研究、脑科学、皮肤科学等。

2.技术突破

三维乳腺光声成像系统:

2023年获FDA批准,可检测直径<5mm的微小肿瘤,灵敏度较传统超声提升30%;

无辐射、低成本,单次检查成本降低40%。

光声引导的组织消融技术:

结合Histotripsy(组织消融技术),实现“诊断-消融-疗效评估”全流程覆盖;

减少对健康组织的损伤,提升治疗精准度。


四、未来发展方向

1.微型化与便携化:

开发手持式光声设备(如佳能医疗的Aplio iPA),推动床旁即时诊断(POC)普及。

2.多模态融合:

结合MRI、CT等技术,提供更全面的疾病信息(如癌症分期)。

3.AI赋能:

集成AI算法,自动分析血管狭窄程度、肿瘤边界等,缩短诊断时间(如飞利浦EPIQ CVx系统诊断时间缩短50%)。

4.深部组织成像优化:

通过非线性效应增强深部组织光声信号,提升穿透深度(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析)。

cache
Processed in 0.005923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