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科汇华晟官方网站!

行业资讯

contact us

联系我们

首页 > 技术文章 > Cellspace-3D肝毒性测试生物反应器
Cellspace-3D肝毒性测试生物反应器
编辑 :

科汇华晟

时间 : 2025-09-11 10:12 浏览量 : 3

Cellspace-3D肝毒性测试生物反应器是一款基于微重力三维细胞培养技术的创新设备,专为模拟体内生理环境、提升肝毒性测试的生理相关性而设计,在药物研发、疾病建模和精准医疗领域展现出显著优势。


一、技术原理与核心优势

1.微重力三维培养技术

通过旋转壁式生物反应器(RWV)或随机定位仪(RPM)消除重力对细胞沉降的影响,使肝细胞在自由悬浮状态下形成三维聚集体(球状体/类器官),直径可达500μm。

三维结构更接近体内肝小叶的复杂组织,包含细胞-细胞外基质(ECM)相互作用、氧梯度及营养扩散模式,显著优于传统二维培养的单层细胞结构。

2.低剪切力设计

采用层流优化与低速旋转(<10 rpm),减少机械应力对细胞的损伤,保护细胞膜及细胞间连接,维持肝细胞功能(如极性、分化、代谢活性)。

3.动态环境模拟

结合微流控芯片或中空纤维膜技术,实现营养/代谢物交换系统的精准控制,模拟体内血流动力学环境,支持长期培养(>28天)而不发生中心坏死。


二、肝毒性测试中的应用场景

1.药物肝损伤(DILI)评价

案例:在乳腺癌模型中,微重力培养的肿瘤细胞对药物的耐药性提升3倍,与上皮-间质转化(EMT)标志物表达上调相关。类似机制可应用于肝毒性测试,揭示药物对肝细胞代谢、凋亡及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技术组合:结合高内涵成像技术(如共聚焦显微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实时观察肝细胞球形态变化(如坏死核心形成、细胞膜通透性增加),量化毒性指标(如乳酸脱氢酶释放、白蛋白分泌抑制)。

2.疾病建模与机制研究

肝纤维化模型:通过共培养肝星状细胞与肝细胞,模拟纤维化微环境,研究药物对胶原沉积、细胞外基质重塑的干预效果。

代谢性疾病模型:构建脂肪肝类器官,评估药物对脂质代谢、炎症因子分泌的调节作用。

3.个体化医疗

利用患者来源的肝细胞构建3D模型,预测个体对药物的敏感性,指导术后药物选择,降低临床试验失败风险。


三、技术挑战与创新解决方案

1.规模化生产难题

挑战:传统RWV单次培养体积<50 mL,难以满足工业级需求。

解决方案:开发模块化生物反应器阵列(如10×RWV并联运行),总培养体积达500 mL,实现大规模细胞生产。

2.实时监测与数据追踪

挑战:封闭式培养系统难以获取细胞状态数据。

解决方案:集成拉曼光谱(代谢物分析)与电阻抗传感(细胞密度),实现培养过程闭环控制。例如,通过拉曼光谱检测肿瘤球体乳酸浓度升高,预警缺氧发生。

3.微重力与剪切力的独立效应区分

挑战:需排除流体剪切力对细胞的影响。

解决方案:设计对照实验(如增加旋转速度提升剪切力),结合计算流体力学(CFD)模型量化剪切力分布(范围0.01-0.5 dyn/cm²)。


四、未来发展方向

1.高通量筛选

结合微流控芯片与AI算法,实现单芯片支持>100个类器官的并行评估,加速药物研发进程。

2.无损监测技术

开发基于光声成像或拉曼光谱的无损监测手段,实时追踪细胞团功能与结构变化,减少操作污染风险。

3.标准化与自动化

建立3D细胞培养产品的质量标准(如ISO标准),开发高通量、自动化设备,降低非专业用户的技术门槛。


五、典型应用案例

国际空间站(ISS)实验:利用RWV培养发现,微重力环境下HEK293细胞腺病毒产量提升5倍,杂质蛋白含量降低80%,为生物制药提供新思路。

MIT团队研究:通过RWV培养揭示,微重力下乳腺癌细胞分泌的外泌体miR-21表达上调,促进肺转移灶形成,为肿瘤转移机制研究提供模型。

cache
Processed in 0.006612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