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体动物癌症研究中,小动物活体光学与CT/MRI的融合成像(即多模态成像)具有显著优势,其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肿瘤生长与转移的精准监测
三维重构与定位:融合成像结合了光学成像的高灵敏度和CT/MRI的高分辨率,能够实现对肿瘤的三维重构和精准定位。例如,通过生物发光或荧光成像标记肿瘤细胞,再结合CT扫描数据,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肿瘤在体内的生长情况、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微小肿瘤检测:融合成像技术能够检测到微小的肿瘤病灶,甚至少于100个细胞的肿瘤微小转移病灶。这对于早期癌症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二、抗癌药物疗效的动态评估
实时监测药物反应:融合成像技术可以实时监测药物处理后肿瘤信号强度的变化,从而评估候选药物的靶向性与代谢特征。例如,通过观察ApoG2蛋白体外抑制胃癌细胞生长的效果,发现随蛋白量增加,胃癌细胞荧光素酶活性逐渐降低,从而动态反映药物疗效。
多参数分析:融合成像技术还可以结合其他生理参数(如血流、代谢等)进行多参数分析,为药物疗效评估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三、癌症分子机理的深入研究
肿瘤微环境研究:融合成像技术可以标记免疫细胞(如CAR-T细胞)、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等,观察其在肿瘤微环境中的动态分布及相互作用。例如,利用荧光蛋白标记干细胞,监测其在体内的存活、分化及迁移路径。
转移机制解析:通过追踪癌细胞在血管中的停留、外渗和转移灶形成过程,融合成像技术有助于揭示癌症转移的分子机理。例如,利用近红外荧光探针标记,可简单、快速、无放射性地活体观察胶质母细胞瘤的转移情况。
四、多模态成像技术的协同优势
信息互补:光学成像具有高灵敏度和高时空分辨率,但穿透力有限;CT/MRI成像则能提供详细的解剖结构信息。融合成像将两者结合,实现了功能与解剖信息的互补。
提高诊断准确性:通过多模态成像技术的协同应用,可以提高癌症诊断的准确性。例如,IVIS Spectrum系统通过Micro-CT成像获得小鼠骨骼等解剖信息,结合三维光学成像获得肿瘤信息,实现肿瘤与骨骼的精准匹配。
总结
小动物活体光学与 CT/MRI 融合成像,结合光学高灵敏度(荧光 / 生物发光)与 CT/MRI 高空间分辨率及解剖定位优势,可同步获取功能代谢与精细结构信息。广泛用于肿瘤生长监测、药物递送追踪、分子机制研究等,提升活体成像的准确性与信息量,为疾病模型研究和药效评估提供有力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