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科汇华晟官方网站!

行业资讯

contact us

联系我们

首页 > 技术文章 > 三维细胞培养仪CHO细胞贴壁培养
三维细胞培养仪CHO细胞贴壁培养
编辑 :

科汇华晟

时间 : 2025-08-15 09:54 浏览量 : 2

CHO 细胞(中国仓鼠卵巢细胞)是生物制药领域生产重组蛋白(如单克隆抗体、细胞因子)的 “黄金细胞株”,其传统培养以二维贴壁培养(如 T 型瓶、细胞工厂)为主,但存在细胞密度低、功能模拟不足、规模化难等局限。三维细胞培养仪通过构建立体微环境,支持 CHO 细胞在三维结构中贴壁生长,既保留其贴壁依赖性,又能模拟体内细胞间相互作用,显著提升培养效率和产物质量。


一、三维细胞培养仪支持 CHO 细胞贴壁培养的核心原理

CHO 细胞为贴壁依赖性细胞,需附着于固体表面才能增殖分化。三维培养仪的核心是提供立体贴附支架和动态微环境调控,实现:

1.立体附着位点:通过支架材料(如微载体、水凝胶、多孔支架)提供比二维平面更大的比表面积,供细胞贴壁生长;

2.模拟体内微环境:通过动态流场、营养梯度、气体交换等调控,减少二维培养中的 “接触抑制”,促进细胞形成更接近体内的聚集体或组织样结构;

3.均一化培养条件:通过搅拌、 perfusion(灌注)等方式,解决三维结构中营养 / 氧气传递不均的问题,维持细胞活性。


二、常用三维细胞培养仪类型及适配性

根据 CHO 细胞贴壁需求,主流设备可分为支架依赖型和动态贴附型两类:

1. 微载体搅拌式生物反应器(最常用)

核心结构:由搅拌系统(桨叶 / 磁力搅拌)、温控模块(37℃)、气体调控(5% CO₂)、pH / 溶氧传感器组成,内悬浮大量微载体(直径 50-300 μm 的球形颗粒)。

贴壁机制:微载体表面经改性(如包被胶原、明胶、聚赖氨酸),CHO 细胞贴附于微载体表面生长,随搅拌缓慢悬浮(转速 10-60 rpm,避免剪切力损伤),形成 “细胞 - 微载体” 复合体。

优势:

比表面积大(1 g 微载体≈500 cm²,相当于 10 个 T25 瓶),细胞密度可达 10⁷-10⁸ cells/mL(是二维培养的 10-100 倍);

易于规模化(从实验室级 50 mL 到生产级 2000 L),适合重组蛋白量产;

微载体可通过离心 / 过滤分离,便于细胞收集和产物纯化。

关键参数:

微载体材质:优选生物相容性好、易降解(如明胶微载体)或可回收(如聚苯乙烯微载体);

搅拌速率:CHO 细胞对剪切力敏感,需控制在 10-30 rpm(贴壁阶段低速,增殖阶段逐步提高)。

2. 固定床生物反应器

核心结构:内置多孔固定床(如聚酯纤维、陶瓷支架),CHO 细胞贴附于支架孔隙内生长,培养基通过 perfusion 系统持续流过床层,实现营养供应和代谢物移除。

贴壁特点:支架为三维网状结构(孔径 50-200 μm),细胞可在孔隙内多层贴壁,形成类似组织的密集生长(避免悬浮剪切力),更适合模拟细胞天然表型。

优势:细胞密度极高(可达 10⁹ cells/mL),产物(如抗体)分泌量更高;适合对剪切力敏感的 CHO 细胞株。

局限:支架清洗和灭菌难度较高,规模化放大时需优化流场分布(避免局部缺氧)。

3. 旋转壁式生物反应器(RWV)

核心结构:由内外两个同心圆筒组成,外筒旋转产生低剪切力流场,CHO 细胞贴附于微载体或自身分泌的基质上,在 “近零重力” 环境中生长。

贴壁优势:低剪切力保护细胞贴壁稳定性,同时促进细胞 - 细胞、细胞 - 基质间相互作用,更易形成三维聚集体(如类器官样结构),适合研究 CHO 细胞的功能分化(如提高复杂糖基化蛋白的表达)。

适用场景:实验室级功能研究或小批量高价值蛋白生产,规模化能力弱于搅拌式反应器。

4. 水凝胶包埋式培养系统

核心原理:将 CHO 细胞包埋于生物相容性水凝胶(如 Matrigel、海藻酸钠)中,水凝胶的三维网络为细胞提供贴附位点(通过 RGD 等黏附肽修饰),并允许营养和氧气渗透。

贴壁特点:细胞在水凝胶内贴壁生长,形成三维立体结构,更接近体内组织微环境,可显著提升细胞的分化功能和产物活性(如抗体的正确折叠率)。

局限:水凝胶降解速率需匹配细胞生长周期,且大规模培养时细胞回收难度高,更适合实验室机理研究。


三、CHO 细胞三维贴壁培养的关键优化点

1.贴壁效率提升:

微载体 / 支架表面改性:包被纤连蛋白、层粘连蛋白等细胞外基质(ECM)成分,或通过等离子体处理增加表面亲水性;

接种密度:初始密度需达 1-5×10⁵ cells/mL,确保细胞快速附着(避免悬浮死亡)。

2.微环境调控:

营养供应:采用 perfusion 系统(而非批次培养),持续补充葡萄糖、氨基酸,移除乳酸等代谢废物;

溶氧控制:维持 30%-50% 饱和度(CHO 细胞为兼性厌氧,过高溶氧会导致氧化损伤);

pH 稳定:通过 CO₂和碳酸氢钠缓冲系统维持 pH 7.2-7.4。

3.产物收获优化:

对于微载体培养:通过离心分离微载体与培养基,或使用孔径大于微载体的滤膜过滤;

对于水凝胶包埋:可通过酶解(如胶原酶)降解支架后收集细胞或产物。


四、与传统二维贴壁培养的对比优势

指标 二维贴壁培养(T 瓶) 三维贴壁培养(微载体反应器)

细胞密度 10⁶-10⁷ cells/mL 10⁷-10⁸ cells/mL

产物产量(抗体) 1-5 g/L 5-20 g/L

细胞功能模拟 差(扁平化生长,表型漂移) 好(接近体内形态,功能稳定)

规模化能力 低(依赖人工操作,空间有限) 高(自动化控制,可放大至千升级)


五、应用场景

生物制药量产:通过搅拌式微载体反应器大规模培养 CHO 细胞,生产单克隆抗体(如抗癌药 PD-1 抑制剂)、疫苗等;

细胞表型研究:利用水凝胶或固定床系统,研究 CHO 细胞在三维环境中糖基化修饰、信号通路的变化(优化蛋白产物质量);

药物筛选:构建三维 CHO 细胞模型,评估药物对细胞增殖、产物分泌的影响(更接近体内药效)。


六、挑战与解决方向

挑战:三维培养中细胞代谢更复杂(需精准调控营养梯度);微载体 / 支架成本较高;细胞与支架的分离效率影响下游纯化。

趋势:开发可降解、低成本微载体;结合 AI 算法实时调控培养参数(如搅拌速率、灌注速度);通过基因编辑增强 CHO 细胞在三维环境中的贴壁和增殖能力。

总之,三维细胞培养仪通过为 CHO 细胞提供立体贴附微环境,突破了传统二维培养的局限,是生物制药领域提升产量和产物质量的核心技术之一,同时为细胞功能研究提供了更接近体内的模型。


cache
Processed in 0.005878 Second.